陳嘉庚水母再現龍舟池?專家表示可能性很大
2024-06-27 09:13? 作者:張玉榕 ?來源: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: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|
分享到:
> |
陳嘉庚水母再現龍舟池? 根據市民拍到的視頻,專家表示可能性很大 廈門日報訊(記者 張玉榕)6月24日晚,市民林先生在龍舟池畔散步時,看到池里浮著一只水母,有兩個成人拳頭大小?!拔揖妥≡诟浇?,還是第一次在龍舟池看到水母?!绷窒壬f。 林先生拍到水母的視頻也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。有網友說,聽說龍舟池出現過陳嘉庚水母,這次的水母是不是陳嘉庚水母呢?就網友的疑問,記者聯系了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陳楠。 陳楠觀看視頻后分析,林先生在龍舟池拍到的水母極有可能是陳嘉庚水母,但是因為視頻不是很清晰,需要看到活體樣本才能確認。 主要生活在海洋的水母為什么會出現在龍舟池?陳楠推測,水母幼體可能是在龍舟池抽水過程中進入池中。在之前的實驗室記錄中,龍舟池內曾發現過水母,其中包括了陳嘉庚水母。 陳楠解釋,隨著氣溫的升高,水母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7月頻繁出現,它們有獨特的習性,往往會在溫度較低的清晨、傍晚或夜晚浮上水面,而在溫度較高的中午則會下沉。廈門這個季節的海域中可以觀察到多種多樣的水母。然而,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不同水母的毒性各異,因此,不建議大家直接觸碰。 名片 陳嘉庚水母 1924年,在廈門大學工作的美籍教授S.f.Light,在廈門海區發現了一個水母新種。后為紀念陳嘉庚先生,將其命名為“陳嘉庚水母”,其拉丁文學名為嘉庚先生閩南話名字拉丁化而來。陳嘉庚水母屬于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,我們日常吃的海蜇也是這一類水母。 陳嘉庚水母有哪些特征 半球形的傘部直徑40mm至120mm 有著光滑的外傘表面,傘蓋上密布著紅褐色的斑點 具有8條口腕,長度為傘徑的2/3,末段有一條長的鞭狀附屬物 提醒 遇到水母不能用手抓 水產專家介紹,水母是刺胞動物,受到刺激時會放出刺細胞,通過刺細胞釋放毒素。水母的毒素很復雜,有神經毒性或蛋白毒性,被水母蜇傷后,刺痛、紅疹是比較輕微的反應,還有可能會出現嘔吐、發燒等癥狀,嚴重的可能會引起休克或死亡。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對水母進行識別,請盡量遠離水母。 若遇到水母,不能用手抓,即便是已經死亡的水母,只要是處于濕潤狀態的刺絲囊都有可能刺傷人,漂上海灘的水母碎片也請不要觸摸拾取。萬一被水母蜇傷,應第一時間上岸,不能用淡水沖洗傷口,正確的做法是通過干凈鑷子或衣服去除殘余的水母組織,再用干凈的海水或肥皂水清洗傷口,簡單處理傷口后應盡快到醫院就診。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